top of page

季度資料名詞解釋(未列出科目請參看一般產業年度資料名詞解釋)

 

存貨

過多的存貨是萬惡的根源。存貨過多不僅積壓資金,也會有過時而賣不掉的風險,同時遮掩了營運上的無效率或浪費,並增加存貨管理、存放、毀壞等費用。存貨一般可分為原物料、半製品、與成品。半製品過多通常表示生產效率不彰,無法做到及時生產或零庫存生產。成品存貨如過多則表示銷售情形不佳。如果成品存貨的成長高於營收的成長,就要當心是否銷售力道趨緩。存貨正常但應收款暴增,可能是公司為了達成營收目標而向客戶或經銷商塞貨,容易造成以後銷貨退回、收款天數拉長、壞帳增加等後遺症。有些行業因營運季節性明顯,故有時會有因應旺季而提前備貨的情形,此時存貨的增加就會比營收來得快,這在百貨零售業特別明顯。

 

流動比與速動比

流動比=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是用來衡量短期資金流動性的安全度。由於流動負債是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內需償還的負債,因此公司資產在這個期限內是否有足夠的變現能力就很重要。流動資產則是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內容易變現的資產,速動資產則更進一步扣除存貨等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而只考慮現金及應收帳款等這類變現能力很強的資產。因此若流動資產與速動資產能大於流動負債,公司的短期資金週轉就較為安全。流動性嚴重不足時有可能會造成所謂的「黑字倒閉」。

 

負債比率

總負債除以總資產。公司的總負債包含長短期借款、公司債及因營運而產生的短期負債,如應付帳款、稅款等等。而長期負債則是針對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的負債。負債比率的高低會依行業特性不同而有異,如金融業的特性就是高負債比率經營。因此負債比率需與同業比較,且僅是評估財務安全度的一個指標之一,還需搭配其他指標使用。

淨負債比率

淨負債比率也叫做槓桿比率(Gearing Ratio),淨負債比率=(短期借貸+長期借貸-等值現金及存款)÷股東權益。是常見的財務比率之一,用以衡量企業償還借款的能力。一般而言,企業淨負債比率愈高,其無力償還借款的風險也愈高。如果淨負債比率是負數,表示公司現金或等值現金多於借款,代表財政穩健,不怕被銀行抽銀根。相較於一般的總負債比率(總負債/總資產),每一季度的淨負債比率變化趨勢可以更有效地用來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早早避開財務地雷股。淨負債比率宜跟相同或類似行業作比較。例如統一超(2912)的負債比率很高,約80%,但淨負債比率卻是負數,約-80%,表示手上等值現金遠高於銀行借款,這是零售業的特性。

 

平均收款(天)

也稱為應收帳款週轉天數(DSO),指公司從產品銷售到獲得客戶付款所需要的平均天數。產品賣出去之後,不管錢是否收到,按照公認會計原則(GAAP)都會列為營業收入。這些賣出產品但未收到的錢就是應收款。應收款會使公司減少可用的現金,應收款也會有被倒帳的風險。應收款是賒銷政策的結果,而賒銷政策通常是公司整體行銷策略與財務政策妥協下的產物。公司經營階層有時為了討好市場的投資人或分析師,會用較寬鬆的賒銷政策來提高當期的營收,但後果是應收款大增、收款天數拉長或壞帳增加。有時即使公司並未刻意放鬆賒銷政策來提高營收,也會因為公司管理階層管理鬆懈而使應收款收現天數拉長。

 

平均銷貨(天)

也稱為存貨週轉天數,指從生產出貨品(存貨)到賣出的平均天數。平均銷貨天數上升,可能是產品供過於求,有存貨積壓的壓力;反之平均銷貨天數下降,表示產品供不應求。 因此平均銷貨天數愈短愈好,表示資金積壓在存貨上的金額愈少,時間也愈短,營運資金周轉的壓力愈小。

 

平均付款(天)

公司為了生產並銷售商品,需要購買原物料、水電和其他各種機器設備與服務,這些未付現的費用在資產負債表被列為「應付帳款」,也就是欠供應商多少錢。付款的快慢跟公司的政策有關。有的希望早付而得到折扣,有的希望晚點付而做為周轉金。通常議價能力強的公司可以有較長的付款期限。

 

營業週期(天)

等於平均收款天數+平均銷貨天數+平均付款天數。營業週期又稱為現金週轉天數(CCC, Cash Conversion Cycle),是衡量公司從支付採購原物料機器設備等款項到銷售產品再到收取貨款這之間所需的天數,也就是現金從付出到收回所需的天數。現金的運用效率在零售業與通路業特別重要,是影響其競爭力的因素之一。而在一般產業,雖然重要性不如零售業大,但現金週轉快速的公司由於所需要的營運現金較少,仍會比現金週轉慢的公司有競爭力。

股市精華導覽
E_mail:valueguide@gmail.com 

bottom of page